初秋,白雪裝點的群山腳下,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的清晨姍姍來遲,上午10點,這里才是一天工作的開始。但它的寂靜,早已被鼎沸的人聲打破。
在首個國家跨境合作示范區——霍爾果斯中哈合作中心,中方一側關口外的商販與游客排起了長隊;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界碑旁側的公路上,滿載貨物的大卡車一輛接著一輛從境內駛向境外。據悉,截至2014年底,出入合作中心區人員達到178萬人次,較上年增長315%。
“這都托了‘一帶一路’的福,趕上了國家好政策?!币言诨魻柟箍诎督浬?8年的商戶蘇章茂說。正是“一帶一路”的偉大構想,開啟了霍爾果斯百年口岸的發展新天地。
新疆坐擁17個國家一類口岸,作為“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”,有條件抓住并利用好這一重大歷史機遇,加快經濟發展,續寫歷史輝煌。
特變電工董事長張新認為:“環視中國,新疆是創業的最好一片沃土了?!粠б宦贰ㄔO與新疆發展黃金期雙重疊加,給企業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?!?/p>
敏銳的企業家,判斷大體相同,紛紛搶抓機遇,或借道新疆“走出去”,或立足新疆“走進來”。近年來,上海大眾、三一重工、陜汽集團和東風汽車等中國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先后深耕新疆,并借此輻射中西亞和歐洲市場。截至2014年底,特變電工、三寶實業、中泰集團等新疆企業實際在外設立企業和機構170家,對外投資額約21.5億美元,完成對外承包營業額21.73億美元;德國大眾、法國威立雅水務、日本積水化學、丹麥嘉士伯、家樂福、可口可樂等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新疆,現有外商投資企業519家。
天時地利人和,助推新疆從邊陲末梢走向開放前沿。自治區各界都鉚足了勁,面向中亞、歐洲等國家建設交通、能源、通信三大通道,油氣加工儲備、煤化工、風電光伏三大基地,交通、商貿、文化、金融、醫療五大中心,機械、輕工、紡織、建材、農產品加工等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。目前,各項工作都已開局,進展順利。
商機無限好,還得民相親。近兩年來,新疆以文化交流推動民心相通,與40多個國家開展學術交流、文物展覽、交流演出等活動,并且形成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、中國—亞歐博覽會“中外文化展示周”、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、海外文化中心“中國新疆文化周”等4個對外文化交流平臺,薈萃中西魅力,盡享藝術盛宴。絲路,讓新疆和世界更近了。(記者 姜赟 李亞楠 李建廣)
版權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
評論